石斛杂叙
(一)
黄梅戏如雨,飘飘洒洒的,得以箫音相配,在月夜里静静地流洒,如一阕李清照的小词。
其中,《白蛇传》中有一段唱词,哀婉、细腻,如高山流水一般流淌道:“白素贞罪孽深,私盗仙草救夫君。我对他前生恩未报,他为我今世又丧生。论天理,问良心,不能不冒死到昆仑……”这,就是著名的《盗仙草》里的片段,讲的是白娘子重阳节喝了雄黄酒,现原形,化为蛇,吓死许仙。于是,她一身缟素,上了昆仑山,寻找仙草。
她盗取的,是灵芝草。
当时,她为什么不寻找石斛呢。石斛的疗效,比灵芝草,还要显著。
不知什么原因,她却没有。
石斛是一种很灵秀的物儿。世间之物,越是灵秀雅致,越是赏心悦目,越有价值。
以书法而论,一支竹管笔,在宣纸上自然游走,翰墨淋漓中,一篇清雅秀气的《兰亭集序》就诞生了。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……”一个个文字,带着平仄,带着诗情画意,也带着一种翰墨意韵,珍珠一般滚落出来,让人一见,心花摇曳。
其字养眼,更养心。
以二胡而论,一把二胡,一个盲人,在水乡小巷的明月里,一路走来,琴弦上落下一片晶亮的音符。于是,《二泉映月》流淌一地,让人听了,泪湿衣衫。
其余呢,譬如一杯绍兴女儿红,在高脚杯中荡漾着,让人细品一口,有一种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婉约。譬如一首唐人绝句,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让人读罢,仿佛置身于渭桥的柳色里,置身在古都的雨丝中,怎么也走不出来。
石斛,是中药中的《兰亭集序》,是中药中的《二泉映月》。
(二)
第一次看见石斛,是在朋友的书房。
朋友是一个书画家,平日教书之余,坐在书房里看书、写字、画画。他的书房,挂着一道竹帘,竹帘前,放着一盆买来的凤尾竹,长得很是茂盛。凤尾竹一节节地抽着,青葱直上,几乎挨着天花板了。
晴日里,阳光白亮,透过竹帘,带着绿色,映着凤尾竹的影子,无风也萧萧,有风也萧萧。此时,整个房内荡漾着一片春水。雨日里,竹影青葱,房内一片绿韵浮荡,绿色上眼,亦上身。书房门外的左边,是一盆牵牛花,几根牵牛花藤用麻线吊着,扯到竹帘上。于是,竹帘上面,竹影横斜外,还有叶影片片,花影朵朵,隔着竹帘看去,如水墨画一般。也有牵牛花,一朵两朵三朵,透过竹帘缝隙,开出一片生机。
书房的角落里,是一个圆鼓形的花盆,里面是纷披的兰草。草根部放着几块石头,是山里拣拾来的,棱角分明,青苔斑驳,或竖或倒,一任自然。一个黄昏,我去聊天的时候,房子内,突然传来一声清凌凌的叫声,竟然是蟋蟀的声音,仔细倾听,竟然是从花盆里流洒出来的。
朋友说,弄土的时候,不小心弄回一只蟋蟀,听着,很有一种乡村暮烟的味道。
我眯着眼,品着茶,听着虫鸣,仿佛走回到乡村老家。面对着袅袅的炊烟,面对着黄昏晚照,一颗心,顿时也轻盈如一片白云,遂吟诗一首道:“一道竹影隔红尘,独卧书房听虫鸣。炊烟牧歌家万里,今夜梦里踏歌行。”
朋友非常喜欢这首诗,当即铺纸,提笔蘸墨,横扫直抹,一幅《风竹图》落在纸上。竹瘦如铁,根根透骨。叶不多,数片而已。当然,将这首诗题在空白处。
画装裱后,挂在了墙上。
他的桌案上,满是书,只有一件盆景小品,很是玲珑,如唐人七绝。
小品的盆不大,是一方形瓷函,黑色的,很是庄重。盆中,栽着一丛植物,有点如他画中的竹子,簇生在一起,茎一节节抽上去。每一节也有苍老之态,却并不如竹般笔直,而是做出曲折的样子,节与节间不瘦,却胖。节间并不生枝,对生叶片,如竹叶,却无竹叶的修长,而是稍为肥厚。竹若是西施,此物当是杨玉环吧。其花鹅黄透白,点点如蝴蝶,在那儿翩翩若飞。花瓣底部,透出紫红的晕意,如女孩喝过几杯葡萄酒后脸颊的颜色;如女子见到心仪的人儿,脸上几分羞涩。
我问此物是什么,答曰:“铁皮石斛。”
(三)
石斛,是中药里的传奇。
中药和西药的区别,是极为明显的。中药如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,西药如刀砍斧截的侠客。中药用一副汤药,让人体内慢慢地调和,走向和谐统一;西药则头痛治头,脚痛治脚。
中药,和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,不愠不火,望闻问切,慢慢调理。
在乡村,如果有人病了,一个长须飘飞的老中医,会走到草地里,青绿白蓝地抓上一大把,有草有花,在瓦罐里一煎,给病人服了,不久,对方的病就好了。
这些草,或者花,或者根,在中草药世界里,仿佛都有了灵气,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,知道该沿着哪一处经脉行走,知道自己该去调和哪一处器官。它们各忙各的,从不会弄错方向和对象。
在中医世界里,五脏六腑如人,有时也会怠工,会懒惰,甚至会闹矛盾。
此时,主管的那味药顺着经脉赶到,喊一声:“那个谁谁,咋的睡上了?”或者批评,“你啊,注意点团结。”
各个器官都很听话,就忙起来。
身体,也就慢慢恢复了。
为了这个目的,一般需要很多种中药。可是,这其中有一味中药,置身于云雾缭绕的高崖上,或者虬曲龙蟠的大树上,轻易不出现,一旦出山,就会达到其它药物所难以达到的疗效。这味药物,就是石斛。石斛的效果,在中医世界里,几乎无所不包。一代医圣李时珍,走遍千山万水,治治工商书生,以及朝廷大臣,最终得出结论,并在自己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石斛除痹下气,补五脏虚劳羸瘦,强阴益精。久服,厚肠胃,补内绝不足,平胃气,长肌肉,逐皮肤邪热痱气,脚膝疼冷痹弱,定志除惊,轻身延年,益气除热。治男子腰膝软弱,健阳,逐皮肤风痹,骨中久冷,补肾益力,壮筋骨,暖水休,益智清气,治发热自汗,痈疽排脓内塞。”
古人说,得一将如得千军万马。
在中药世界,可以这样说,得石斛,胜过其它所有中药。
大概因此吧,所以《道藏》一书中道:“铁皮石斛、天山雪莲、三两重人参、百二十年首乌、花甲之茯苓、深山灵芝、海底珍珠、冬虫夏草、苁蓉为九大仙草。”
石斛,位于名药之首。
(四)
中药世界里,还有一样不同于西药。西药治病,必须在人发病之后,而中药则在人发病之前,用中国的成语说,就是防患于未然。
在竹简木片的岁月里,中国人就注意到了望闻问切的作用,从而采取提前医治的方法,救死扶伤。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,就是这样的。他见到蔡桓公,仔细打量了一会儿,就告诉他,他有病,得赶快治,不然会更重。可是,蔡桓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,一次次拒绝了对方的建议,还说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”
结果,病发后,无药可救,他就死了。
提前预防,调和脏腑,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养生。
在清明上河的岁月里,苏轼就在他的文章里说:“春食苗,夏食叶,秋食花实而冬食根,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……”这说的是养生之道。
那时的人,以草、花、根、苗做为养生的东西,或吃,或煎水喝。
今天养生,大多将中药制成茶饮,如枸杞茶,如丹参茶,如蒲公英茶,无不如此。
养生药物中,石斛,更应位于第一。在数行文字里,流传最早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谈到石斛的疗效时道:“味甘,平。主伤中,除痹,下气,补五脏虚劳羸弱,强阴,久服厚肠胃。”
“补五脏虚劳羸弱”,就是调和五脏六腑。这,就是防患于未然,就是最早的养生。
朋友专治一道茶,名石斛麦冬茶。此茶以麦冬、石斛为主,取青葱之梗,截为寸许小段,和茶叶一起,煎泡成茶汤。此茶之汤,青绿如碧玉,透亮如水晶,洁净如女子回眸的微笑。拿起杯,眼前青葱一片,如行西湖六月的连天荷叶中,轻轻啜上一口,一种青鲜,一种净香缭绕舌尖,经久不散。茶汤咽下,舌根微甘,泛起一种水木清华味。
饮此茶,宜用白瓷杯。
白瓷绿汤,一片清净,一片透明,心,也会一片空明。更何况,此汤长饮,本就可以使人内心净白如云,晶亮如泉。
饮一杯石斛茶,饮一片清风明月。
饮一杯石斛茶,让身体蓬勃如花。
- 下一篇: 石斛药效
最新文章
- 2019-02-27 县发改局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巡视...
- 2019-02-27 龙新社区:驻村工作队抓实基层党建促脱贫工作
- 2019-02-27 我县抓实五项工作推进旅游指标稳定增长
- 2019-02-27 我县抓实五项工作推进旅游指标稳定增长
- 2019-02-27 石斛杂叙
热点推荐
- 2018-08-21 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临沧闭幕 李秀领宣布...
- 2018-08-21 省政府召开第16次常务会议
- 2018-08-20 阮成发在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...
- 2018-08-18 省政府办公厅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协议合作推...
- 2018-08-18 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深化合作协议